自考03372 团体心理辅导 常考重点
第一章 团体辅导概论
1、团体:团体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满足成员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
2、团体的特征(团体从四方面来理解):①团体是一种有序的组织(团体的组织性三个要素:团体角色、团体规则、团体成员间的关系); ②团体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③团体成员之间具有互动性; ④团体具有整体感;
3、团体的类型
⑴按团体目标划分: ①教育团体 ②讨论团体 ③任务团体 ④成长团体 ⑤咨询和治疗团体 ⑥支持团体 ⑦自助团体
⑵按照团体成员的背景相似度或问题的性质来划分:
①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年龄、性别、学历、生活经历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②异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自身背景条件、个人特质和所遇见的问题差异性很大,情况比较复杂。
⑶根据团体辅导活动有无目标和计划来划分:
①结构式团体:指为了帮助成员学习,事先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根据团体所要实现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活动程序,和引导成员积极参与
②非结构式团体:指不刻意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动,强调成员的自主性的团体。
⑷按照团体目的的不同划分:
①训练团体,又称为T小组,勒温 ②个人发展团体
③学习团体:有多种的团体经验发展而来,在这种团体中,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学习者,在结构性不强的团体运作下,因时因地学习如何学习,以增进自我认识和改善人际关系。
⑸按照学校团体辅导的组织模式来划分:
①发展性(辅导)团体 ②训练性(辅导)团体 ③治疗性(辅导)团体
⑹按照团体成员的固定程度来划分:
①封闭式团体:指从第一次聚会到最后一次聚会,其参与的成员保持固定不变的团体。
②开放式团体:指参与团体的成员不固定,新成员有兴趣可以随时加入,旧成员可以随时离开的团体。
⑺还可以根据团体领导者所持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取向不同划分:①心理分析团体 ②阿德勒治疗团体 ③认知治疗团体 ④行为治疗团体 ⑤理性情绪治疗团体 ⑥心理剧团体 ⑦会心团体 ⑧现实治疗团体 ⑨格式塔治疗团体 ⑩存在治疗团体 11TA治疗团体
4、团体心理辅导:又称为团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咨商,是相对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和指导的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的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5、团体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治疗(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不存在质的差别,但在某些具体特征上存在着不同点。
6、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比具有四个优势:
⑴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具有广泛的影响性;
⑵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⑶团体辅导效果容易巩固和迁移;
⑷特别适合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6、团体辅导具有的四大功能:⑴教育功能 ⑵发展功能 ⑶预防功能 ⑷治疗功能
7、团体辅导目标具有的四个功能:⑴导向性 ⑵聚焦性 ⑶激励性 ⑷评估性
8、团体辅导目标的分类:Patterson:直接目标、间接目标、终极目标;王连生:一般目标与特殊目标;樊富珉:独特性目标、一般性目标;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一、心理分析式团体
1、沃尔夫是第一个把心理分析原理和技术应用在团体的人。
2、分析式团体治疗的目标:使潜意识冲突进入意识层次进行检验,来重建当事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
3、穆兰和罗森保他们将分析式团体视为“人生的片段”,他在许多方面都重复了原生家庭。
4、心理分析观点主张: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有其童年期发展根源。尤其是生命的前六年,被视为个人现时心理冲突的源流。
5、心理分析式团体是在过去和现实,现实和过去往来穿梭,以便即时掌握到过去和现实的重复事件,并认识到造成当事人现时神经症的早期创伤。
6、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经验的绝大部分都存在意识之下的潜意识之中。儿童早期的痛苦情感经历都被埋葬在潜意识区域之中,并导致无法容忍的焦虑。心理分析的目的是协助当事人把潜意识内容意识化,使压抑的焦虑变得可容忍,使他们清楚地觉察潜意识的动机和需求,从而重新作出选择,并成为自由的人。
7、自我防卫机制是心理分析理论解释行为的一种方法。它保护个体自我免于思想和情感的威胁,以避免体验焦虑,是促成自我能力感的一种方式。自我防卫机制包括7种:(压抑、否定、退化、投射、转移、反向形成、合理化)
①压抑:指个体将令自己苦恼的思想和情感从意识领域推到潜意识当中,来控制焦虑的一种自我防卫方法。
②否定:指个体极力隐藏令自己不愉快的现实,通常是在前意识和意识领域起作用
③退化:指当事人在巨大压力或危机的情景下,退回到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以曾经使用过的旧有的行为模式应对
④投射:指当事人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思想、情感和动机归因于他人,他是移情的基础,是一种团体情景下进行探索的很有价值的历程。
⑤转移:指当事人将某种性质的情绪从实际的根源转向一个替代性的人或物的重新定向
⑥反向形成:指当事人采取与自己真实的情感完全相反的行为方式。
⑦合理化:指当事人赋予自己行为一个合乎逻辑令人欣赏的动机,表明自己的行为合理性。
8、抗拒:指当事人不愿意将被压抑和否定的潜意识内容带到意识领域重新体验,即害怕认识、处理自己被封闭在潜意识之中的过去经历,以避免体验焦虑
①团体成员抗拒心理的行为表现:⑴总是迟到或者缺席团体聚会 ⑵保持一种自满或漠不关心的态度 ⑶隐藏在其他成员背后,习惯性沉默 ⑷对自己的生活史做漫长的叙述,以避免现实的挑战 ⑸理智化 ⑹过分夸张的表现出对其他成员的帮助 ⑺发表对团体不信任的言辞 ⑻行为上不合作,逃避自我探索 ⑼造作性表演 ⑽把团体仅仅当成一个社交的场所。
②领导成员处理成员的抗拒行为的方法:⑴自由联想治疗,包括一种非监督式不受抑制的观点流动,这种流动是由成员对个人潜意识冲突提供的线索而产生; ⑵建立团体的信任感和成员的合作态度 ⑶唤醒成员对抗拒行为的注意,并从抗拒行为所反映出来的现时问题入手,处理成员的沮丧和愤怒 ⑷防止对成员进行标记和分类 ⑸让其他成员尝试对当事人的抗拒行为进行分析
9、移情:指当事人将自己在过去生活中对重要他人的情感、态度和幻想转移到治疗者身上的现象。穆兰和罗森保认为:移情作用的发生是心理分析的重要里程碑,最好安排一男一女的协同领导者,这样更有利于再现原生的核心式家庭,使当事人能够重现早年对父母的期盼。
10、反移情:指治疗者对当事人潜意识的情绪反应,导致对其行为产生一种扭曲的知觉,即治疗者对当事人的移情所产生的潜意识的、不自觉的,不恰当的令人暂时满足的反应。
领导者鉴别反移情反应的表现:①在某些成员身上看到自己,对他们过分赞同。以致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工作的 ②当事人投射以某些自己所鄙视的自身特质,将其视为难以接受治疗或者不能对其进行工作的 ③表现出引诱性行为,利用领导者的角色优势,赢取某些成员的特殊感情 ④扮演一个慈祥的替代式父母,具有过度的保护性
11、自由联想:揭示被压抑的或潜意识的内容,它能描述进入意识的一切内容。自由联想的基本方法是,请当事人集中注意力于头脑流露出来的任何念头、意象和思想,不要用意识去指导思维,也不要对任何念头进行评价,即观察及报告出思想。
12、解释:是一种针对自由联想、梦、口误、抗拒行为和移情反应进行分析的治疗技术。解释的内容通常聚焦于主要的关系问题的模式、实质和与症状的关系,解释的目的是促进潜意识内容显露的治疗过程。
解释遵循的原则(理解):
①解释最好针对于当事人觉察具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即领导者必须解释那些当事人自己还没有明白,但他们已经准备好去接受并且能够接受的内容
②解释应该在当事人情绪上能够承受的范围,由浅入深地进行
③在解释潜藏在防卫或抗拒之下的情感或冲突之前,最好指出其防卫或抗拒形式
④不要忽略成员之间的分享和领悟的重要价值
⑤解释可针对个别成员,也可针对团体
⑥解释要选择适当时机,才能实现将当事人无意识内容提升到意识领域的目标
⑦解释的时间选择需要考虑治疗的时间限制,在每次团体治疗中,解释应选择安排在治疗的中段,一次治疗开始的最初5-10分钟通常以倾听为主
⑧要限制一个治疗中提供的解释数量,在一次治疗中,单独一个解释或者一组相关联的部分解释最好
⑨每个解释的深度和复杂程度也应该限制,如果一次提供太多信息,往往会使成员感到混乱和无法集中焦点
⑩治疗者解释时应保持耐心,最好在成员获得充分理解之后才可提供解释
11在解释时最好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避免给成员造成教导感。
13、梦的分析是解释潜意识内容的重要方法,梦是反映了潜意识的需要、矛盾冲突、愿望、恐惧和被压抑的经验。(梦的价值)心理分析团体主要针对梦的表层内容和潜在内容展开工作,逐渐揭露被压抑的矛盾和冲突。
14、领悟:指当事人对自己现时情绪困扰的原因的认识
15、修通:指反复解释和克服抗拒,从而使当事人解决童年期产生的功能失调模式,在新领悟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修通是心理 分析团体的最后阶段
16、替代性单元:心理分析式团体的最后阶段目标就是帮助成员找到有效的与他人联系的方式,鼓励自我独立,实现独立思考和自立。而替代性单元技术正是实现这样的目标,它的功能表现:①发展团体的凝聚力 ②增强成员的创造潜能 ③强化团体的治疗功能 ④增加团体的归属感
17、心理分析式团体的领导者的角色:分析者、催化者、解释者
18、分析式团体领导者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①协助成员逐渐揭示他们现时行为的潜意识决定因素 ②创造出一种鼓励成员自由表达自我问题的气氛 ③为团体内核团体外的行为设限 ④提供支持性治疗 ⑤协助成员勇敢面对和处理他们自己以及整个团体的抗拒行为 ⑥逐渐撤除某些领导功能,鼓励互动,以促进成员的独立性 ⑦吸引成员对行为中的微妙层面的注意,通过询问的方式协助他们在更高的层面中进行自我探索。
19、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佛洛依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为心理分析倾向的团体领导者提供一个指导团体工作进程的概念架构和有效模式,这个概念架构包括:发展趋势的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重要发展主题;主要需要的满足和生活挫折;人生每个阶段进行选择的潜能;重大转折点或发展危机,以及可能导致日后心理冲突的不良人格发展的根源。
20、艾里克森批判性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理论认为:自我是人类发展的生命力量,自我通过认知过程和外在环境相联系;每个生活阶段都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发展主题,个体都要面临着在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的任务。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二、行为主义团体治疗理论
1、行为治疗的特征(理解):
①注重选择改变的目标行为,确定所期望改变的性质;
②研究环境中维持行为的显著事件;
③坚持以数据为基础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④强调新行为模式的获得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迁移问题;
2、行为主义治疗的理论假设:
①所有的问题行为、认知、情绪都是学习的结果,它们可以通过新的学习历程而被矫正
②当事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问题,而不仅仅是问题的症状。问题行为的成功解决就等于问题本身得到解决,行为改变是可以先于领悟而发生的,而且行为改变可以引导当事人更高层次的自我理解。
3、行为团体治疗的优势(理解)
①团体在练习新获得的行为和将团体实践转化到日常生活中两者之间,为团体成员提供了一个中介步骤
②团体环境提供了控制团体行为的有效规范
③团体治疗为准确的评估提供了一个环境。因为团体成员可以学习如何通过不断的在其他成员和团体领导中获得的回馈而影响其他人
④团体治疗的特色是,存在着来自同伴之间的增强;
⑤有关行为,认知——行为为团体治疗各种成分的实验性证据越来越多。团体治疗的效率高于个别治疗。
4、增强:它是指团体领导者和团体成员通过表扬、赞赏、支持和关注给当事人提供激励的过程。它包括社会增强和自我增强。
5、角色示范:它是指团体领导者和团体成员为当事人提供的可以模仿的角色楷模。它是行为团体中最有效的教育工具之一。
6、行为预演:是一种逐渐的行为塑造过程。是目标行为在一个模拟真实情景中得到的实践方法。
行为预演的要求:
①尽可能在相似于当事人的实际生活情景中进行,以实现团体到真实生活环境的最大限度的推广和延伸;
②每次行为预演最好选择目标行为的一部分进行
③回馈和评价相结合
7、教导:是指团体领导者和成员为有效地使当事人达成所期望的目标行为,而提供的建议或一般性原理;
8、回馈:团体成员在实践一种新行为之后,领导者和成员对其表现给予的建设性、具体性和正面性的语言反应。
9、认知重建:通过鉴别和评价当事人消极的思想和观念,以更现实的和适宜的思想和观念代替这些认知的过程和方法。
10、问题解决:系统地训练成员独立应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行为技能的认知——行为技术
11、压力免疫三个阶段:
①第一个阶段:概念化阶段:为当事人提供一个理解压力反应的概念架构,建立合作的工作关系
②第二阶段:认知——行为因应技术练习阶段:帮助当事人建立和巩固各种人际交往技能;
③第三阶段:新的认知——行为迁移阶段:团体成员把团体的训练内容、新的行为模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各种的压力情景中。
12、因应技术:首先将当事人暴露于引发焦虑的认知情景中,然后对当事人的认知和自我陈述做出合理的重新评价,最后当事人在合理评价之后,对自己的焦虑程度获得了新的认知。
13、同伴系统:是团体成员之间的一种治疗性同盟,一个人当事人被指定或自己选定另一个团体成员作为整个团体治疗过程中的监督者和教导者。
14、自我肯定的三种表现:
①肯定的请求: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
②肯定的拒绝:拒绝他人无理的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想拒绝时坦然说“不”而不敢到不舒服
③合理的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
15、训练团体领导者的角色:训练者、教育者、催化者、咨询者、治疗者、角色楷模。功能是:提供信息、指导和回馈,示范自我肯定行为,挑战自我妨碍的观念,提供正向增强,进行适当的自我开放。
16、不同类型的行为团体的技术应用(行为团体领导者根据不同成员或团体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而综合使用各种行为技术)
①社会技能训练团体:社会技能训练团体涉及到一个人在各种社会情景中有效地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②肯定性训练团体:又称为自信训练、果敢训练。是指教导人们在各种社会情景中如何坚持自己的主见的训练方法
③压力管理训练团体:他的基本假设是我们不是压力的牺牲品,相反的是我们所做的和所思想的的内容,主动地影响着我们怎样体验压力。目的是:不要消除压力,而是要要告诉当事人压力的性质和作用,并教导他们各种建设性地应对压力的个人和人际关系。
④自我管理行为团体:自我管理团体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倾向性的改变,是“分享心理学”的趋势的体现,是心理学家通过与消费者分享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以便人们能够逐渐地指导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依赖心理学家就能够应对面临的问题
⑤多重模式团体治疗:此种模式的倡导人是心理学家拉扎勒斯,他认为,多重模式团体治疗考虑到人的整体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要因人而异,要慎重地避免当事人就范于某一种预设的治疗模式。因此此模式强调团体治疗的弹性和多样性。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三、阿德勒团体治疗理论
1、阿德勒是一个有社会取向的精神医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使命是把心理学带给正常人,把心理学概念转化为实践方法,协助人们迎接生活的挑战。
他认为人的主要问题是与他们成为希望成为的人的努力有关。他倡导社会心理的人性观,他强调的是个体心理学而不是变态人格心理学。
2、人性观: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因素所决定的,人生最高目标是致力于寻求重要性,获得控制、超越、权利和终极完美。人生的目的不是快乐而是完美。
3、创造性和选择性:人们对先天禀赋的运用比生来就具有的禀赋运用更重要(选择性比创造性更重要)
4、社会兴趣:指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它包括努力追求人性中更美好的未来。社会兴趣意味着:“用别人的眼睛去看,以别人的耳朵去听,凭别人的心去感受”
社会兴趣是心理健康的度量指标,具有社会兴趣的人才是健康的。它反映着人们给予和接受的能力,以及个人愿意为他人的共同利益而合作的态度。
阿德勒团体咨询的目标是通过发现成员所具有的,使其无法感到自己有能力和对他人感兴趣的错误假设,以增强成员的自尊水平和社会兴趣。
5、家庭星座:家庭团体的心理社会架构,是一种关系系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环境。家庭星座系统包括:个人、父母,兄弟姐妹和生活中家庭其他所有人。
德雷克斯认为:同胞关系比亲子关系对儿童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更大。
6、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待生活的基本取向和个性化存在的形态。生活方式主要在最初五年习得,个体最早的印象构成了人的生活方式的基础。儿童期经验本身不是关键性的,而对这些经验的解释才是最重要的。
7、行为异常: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错误的作为,导致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例如: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目标、不健康的社会兴趣。
8、阿德勒团体咨询的主要内容:鼓励成员、教授更好的方法,使其获得成功。
9、阿德勒式团体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建立和维持平等的治疗关系
②第二阶段:评估和探索个体的动力功能:此阶段的目的是探查当事人的生活方式,揭示基本的错误模式
③第三阶段:领悟和解释
④第四阶段:重新定向
10、莫隆克列举了生活方式5种错误的基本模式:
①过度类化 ②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③对生活的错误知觉 ④否定一个人的基本价值 ⑤错误的价值观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四、存在主义团体治疗理论
1、存在主义团体治疗原理及基本假设:
①原理:存在主义强调人类存在的悲剧性因素。它诞生旨在协助人们应对生活的各种困境。存在主义注重了解人的主观知觉世界,它是一种现象学的研究取向。治疗被看成治疗者和当事人一次旅行,一次深刻考察当事人认知和体验的世界的旅行,当然治疗者也能够接触到自己的主观世界
②假设:存在主义反对心理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决定论,它强调根植于人类的四个问题:“自由、孤独、死亡和无意义性”,它的基本假设是:我们是自由的,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要成为自己生活的建筑师,而不是环境的牺牲品。
2、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觉察能力是人类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基础。自我觉察能力越强,人们的自由的可能性就越大。存在主义认为:尽管我们无奈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决定力量,以及先天遗传强加给我们的各种限制,我们依然能够在这些限制性因素的认识基础上做出选择。
3、自我决定和个人责任:存在主义观点主张:虽然我们被推倒这个世界来,但是我们怎样生活,要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我们的自我决定。我们是自我决定的存在,有自由在各种可能性做出选择,有责任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我们的命运。
4、存在焦虑:存在主义将焦虑视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现象,它不一定是病态,它可能是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巨大的动机力量。(May强调)焦虑是对急迫的丧失存在恐惧的体验。焦虑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催化剂,它促进我们采取行动做出改变。
5、死亡:生活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人要死亡。存在主义把死亡视为揭示生活意义和目的的工具。
6、意义追求:存在意义认为生活本身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去创造,努力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感。
意义疗法:关键是协助当事人寻找他们自己的生活意义,比如工作、爱、创伤和服务他人都是寻找生活意义的方法。
7、孤独与关联:存在主义观点认为:我们最终使孤独的,我们只是赋予生活一种意义,决定我们如何生活,寻找自己的答案,决定自己的存在。
8、自我超脱者的五个心理特征:
①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和驾驭个人生活的进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遭遇挫折时,不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父母和社会
③自我超脱者的所有动机指向于各种具体的目标,否则生活黯然失色
④专注于工作,这是发现人生意义的根本途径。重要的是工作的态度和方式,而不是工作的内容
⑤能够接受爱和给予爱,爱情是认识自我和发现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爱情使爱与被爱者,都得到满足和促进。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五、格式塔团体治疗理论
1、原理:格式塔治疗是存在主义治疗的一种形式,是现象学和行为主义的一种整合。一方面它处理当事人知觉的主观世界和此时此地的体验,另一方面它采取实验的行为主义方法学。
2、格式塔治疗目标:协助当事人获得具有治疗作用的自我觉察能力,从环境支持转化为自我支持,充分利用自我资源,从而成为整合的人。
3、“此时此地者”的人格特征:
①此时此地者立足于当前的存在
②此时此地者对自己的现状和特点很明了并予以接受
③此时此地者对自己的生活敢于承担责任,不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配偶、命运、不幸的童年和任何的外部力量
④此时此地者敢于表达自己的冲动、欲望和情感
⑤此时此地者摆脱和回避对他人负有的责任
⑥自我和现实充分接触
⑦此时此地者勇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等负面情绪
⑧此时此地者的生活倾向于摆脱外在规则的束缚,他们所依赖的是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而生活自发,坦然和真实地反映自己。
⑨此时此地者的自我界限是灵活的,它可以伸展和扩张
⑩此时此地者不追求未来的幸福。
4、未竟之事:指当事人没有表达的情感、尚未解决的事件和问题,它们没有合理解决之前,会持续地干扰当事人的现时中心性功能
5、回避:指当事人用以免于面对未解决的问题,和体验与未解决的问题相伴随的令自己感到不适情绪的方法。
6、神经症层次:①虚伪层 ②恐惧层 ③僵滞层 ④内向爆发层 ⑤外向爆发层
7、五种主要抗拒的模式
①格式塔的抗拒(区别心理分析的抗拒):指当事人建立起来的用以保护自己免于以充分的真实自我的方式体验现实的防卫策略。⑴内射 ⑵投射 ⑶反转 ⑷聚合 ⑸转向
②理解五种抗拒模式:
⑴内射:指不加批判地吸收与自身不协调的方式,不加批判的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标准的倾向
⑵投射:指当事人否定自我人格中和自我形象相矛盾的地方,把它们归咎于外部环境的过程
⑶反转:指当事人对自己做出那些原本对别人要做的事情
⑷聚合:将将对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区别意识搞得模糊
⑸转向:觉察的阻断和情绪体验的消除,结果导致当事人很难维持一种持久的人际接触感
8、格式塔治疗技术:(语言活动模式、非语言表达、承担责任技术、对话实验、轮流交谈、想象法、预演技术、翻转技术、夸张实验、梦)
①语言活动模式:格式塔理论强调语言模式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⑴它 ⑵你 ⑶问题 ⑷否定词和修饰词 ⑸不能(不愿) ⑹应该(选择)
②非语言表达 ③承担责任技术
④对话实验:用来促进当事人对内在分离的觉察和最终人格的整合。
⑤轮流交谈:指当事人轮流走到每一个当事人面前,大胆说出自己平时通常不用语言表达的内容
⑥想象法:格式塔团体实验各种各样的想象的情景,促成成员的自我觉察和有意义的发展
⑦预演技术:请当事人大声说出他们正在默默思考的内容的方法
⑧翻转技术:指请成员扮演自己不愿意看到和接受自我的某些特质的方法
⑨夸张实验:指邀请成员故意夸张表情所携带微妙线索的活动
⑩梦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六、理性情绪团体治疗理论(RET)艾利斯
1、艾利斯的人性观:他信奉的名言:“造成你困扰的原因不是发生在你周遭的事件,而是你对这些事件的看法”他强调RET的哲学基础之一是现象学的观点,当事人情绪和行为困扰的根源是他们主观地反映现象并理解现象所导致的。艾利斯认为:负性情绪都来自自我挫败的非理性系统。这个信念系统是导源于童年不加批判吸收的非理性观念,而人们不断对自己所做的负性的、绝对性、不合逻辑性的自我陈述,反过来进一步地强化支持了自我挫败信念
2、RET的基本假设(理解):
①情感、思考和行为持续地互动,并互相影响
②情绪困扰起因于复杂的生理和环境因素
③人们受到环境中的人和事件的影响,也希望试图影响周围的人。人们有意识地决定或选择困扰自己,以反应其周围环境系统的影响力。
④人们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困扰自己。他们经常以挫败自己和社会团体其他人的方式思考
⑤当不幸事件发生时,人们倾向于产生非理性信念,及绝对化和教条化的思考。一般来说,这些非理性信念会过于强调能力和成功、爱和赞同、公平待遇以及安全和舒适
⑥不幸事件本身并不会导致情绪困扰,而是由于非理性信念产生人格适应问题
⑦多数人有使自己陷于情绪困扰的强烈倾向,因此他们觉得不容易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除非他们清楚且实际地认清事实,否则他们很有可能会妨碍自己行为改变的动力
⑧当事人在行为上表现出自我挫败时,他们仍然有能力省视其生活中的事件,并了解到其信念正对自己造成负面的影响;他们也有能力驳斥其非理性信念,并将其改变为理性信念的想法。通过改变这些对特定事件所持的信念,人们也能改变其不适当的情感和自我挫败的行为
⑨一旦发现非理性信念时,就可以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方法来对抗。RET有许多技术提供人们减低其自我妨碍的想法、情感和行为
⑩RET的当事人必须有意愿认清他们自己必须为其困扰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承担起全部的责任,省视自己应如何思考、感觉和行动才不会困扰自己以及努力改变自我。
3、造成情绪困扰或神经症的11种非理性信念(⑴别人的认同 ⑵有价值的人 ⑶邪恶的人 ⑷非己所愿的事情 ⑸人的情绪谁负责 ⑹逃避和面对 ⑺关注危险的事情 ⑻独立与依赖 ⑼过往的影响 ⑽关注别人的问题 (11)唯一的答案):
⑴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自己重要的人喜爱和赞许
⑵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依赖于他是否是一个全能的人,即有价值的人应该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别人强和更有成就
⑶世界上有些很邪恶、很可憎的人,所以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⑷ 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⑸不愉快的事情总是由外在的环境因素引起,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改变的,因此人们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⑹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挑战和自我应承担的责任,逃避比正视更容易、更可取
⑺人们要时刻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保持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⑻人必须依赖于他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如此才能生活得更好些
⑼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经常决定了其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⑽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
(11)对人生中某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答案,如果找不到这个答案,人就会痛苦一生。
4、必须信念的三种形式:
①我必须做得很好,且受到重要他人的赞同。如果我做不到我必须或应该,我真的是堕落不堪
②他人必须且应该能体谅地、公平地甚至特别地对待我,如果他人无法如此,那真是糟糕透了,他们罪有应得,应该下地狱,并且永不超生
③我所生活的情景必须被妥善安排好,以使我能立即轻易地且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获得我所想要的、
5、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遇见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评价;C是与特定情景相伴随而产生的个体情绪和行为结果。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更直接的原因。简而言之是B决定了C,而不是A决定了C。因此人们要为自己的情绪困扰承担绝大部分责任。
6、RET的治疗技术:①认知策略 ②情绪策略 ③行为策略
7、认知策略:
①教导ABC理论模式
韦斯勒总结出非理性信念的三个典型特征:
⑴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从自己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⑵过度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非理性思维方式的表现。一方面人们对其自身不合理的评价,另一方面对他人不合理的评价
⑶糟糕至极化:这是一种认为不好的事情发生,将是一件可怕、糟糕、甚至是灾难的想法。
②驳斥非理性信念:RET教导人们以逻辑——经验的方法检查和修正对其自身或者他人的价值观和态度,鼓励人们积极有力地驳斥非理性信念。
③因应式对话:RET教导当事人如何以有意义的自我陈述来对抗非理性信念
④认知性家庭作业
⑤自助式心理教导
8、情绪策略:无条件接纳、理性情绪想象、羞耻性攻击
①无条件接纳:RET要求领导者要以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态度和行为接纳团体成员
②理性情绪想象:RET会教导当事人如何去想象出一些令自己难堪的情景,以激发出负性的感受来体验,尔后训练成员以适宜的情绪代替负面的情绪。
③羞耻性攻击:教导成员敢于冒险做一些事情,挑战担心当众出丑的神经质恐惧感。其目的是一、学习接纳自己,不要过多考虑他人的反应;二、培养自我责任感。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七、现实治疗团体理论(创始人:格拉塞)
1、现实治疗的原理:现实治疗旨在解决问题和迎合社会现实要求。治疗者关注当事人的行为实际上能做出哪些的改变,治疗会要求当事人先陈述出自己的需要,尔后接受评价自身行为的挑战,拟定改变计划,最后认同此计划和实际执行。治疗者不主张当事人找借口,责怪他人和环境,通过评价自己正在做什么满足欲望,来提高其自控生活的能力。
2、现实治疗的基本假设:每个人都有一种成长驱力,它迫使我们发展处一种成功认同,在这成功认同的认识基础上任何改变,都是行为的改变的一种情景变量,这种疗法是主动的,引导的,教诲性的疗法,它强调的当事人目前的行为,而不强调态度、领悟力、过去的历史或者潜意识的动机。
3、现实治疗理论的主要概念:①需求和目的性行为 ②存在与现象学导向 ③统合行为 ④成功认同 ⑤行为控制论
4、格拉塞指出人类四种的心理需求:棣属 权利 自由 娱乐
5、统合行为的四个要素:
①行动或者主动性行为(说话、运动)
②思考(自愿的思考、自我陈述)
③感觉(悲伤、愤怒、高兴、焦虑)
④生理反应(出汗)、头痛
四个要素是一方面相互作用的,另一方面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一般来说,统合行为的次序为行动、思考、感觉、生理反应。
6、人类都有一种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现实治疗将自我认同分为成功认同和失败认同。
7、成功认同:拥有成功认同的人是,一个能爱和被爱,对他人具有重要性,能感受到自我价值,能关怀他人,以及在不牺牲别人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求的人。
8、失败认同:视自己为不被爱,遭别人拒绝,不受欢迎,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及无助的人。
9、现实治疗的过程
①治疗者的人际介入
②探讨当事人的需求、欲望和知觉
③讨论目前行为
④当事人评价自我行为
⑤规划和行动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八、个人中心式团体治疗理论(罗杰斯)
1、个人中心治疗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2、个人中心治疗理论基本假设:人的本质是值得信赖的,人有不需要治疗者直接干预就能了解和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只要投入到治疗关系中,他们就能朝向自我引导的方向成长。
3、个人中心治疗的人性观:(自我实现趋势)
①自我实现趋势:罗杰斯假定人具有一种基本的、统御生命活动的驱动力量:自我实现趋势。一方面在生物层面,是一切生物共有的成长成熟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心理层面,是人类特有的自我实现趋势,他赋予个体一股巨大的生存动力,推动人顽强地追求发展。
②人的可信赖性:咨询目标是使当事人变成真正的自己,创造出一种进行有意义的自我探索的情景。重新获得自由以发现自己的方向。
4、个人成长的治疗性条件:①真诚一致性 ②无条件积极关注 ③同理心
5、真诚一致性:指治疗者在治疗时表现出坦诚、透明、整合和真实
6、无条件积极关注:指治疗者表达出一种无条件、不对当事人的情感与思想评价和判断的关心,对当事人的主观和经验世界的一种接受性态度
7、同理心:指治疗者能进入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准确感受并表达其内心世界的能力。
8、个人中心治疗的治疗关系的特征(理解)
①两人有心理上的接触
②第一个人是当事人,表现出表里不一
③第二个人是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如一和整合的人
④治疗者向当事人提供无条件的尊重或者真正的关心
⑤治疗者对当事人的内在架构有同理心的了解经验,并且努力地把这种经验告知当事人
⑥治疗者的同理心的了解和无条件的尊重,在和当事人沟通中应达到让对方能感受到的最低标准。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九、沟通分析式团体治疗的理论(TA)伯恩
1、伯恩在1961年提出沟通分析(TA)理论和方法
2、沟通分析(TA)的治疗原理:是一种互动式的治疗方法,他强调认知、理性和行为,强调一个人的改变决定的能力,这种方法通过增强一个人的觉察力,使当事人重新作出选择,以改变其生活历程
3、沟通分析的基本假设:
①自我觉察是我们思考、情感和行为改变的前提;
②我们都是自主的,都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方式负起责任
4、自我状态理论:沟通分析TA理论认为:人们都是在三种动力性自我状态(父母式自我状态、成人式自我状态、儿童式自我状态)上表达行为的,这三种状态都是包含了人格的重要成分。但是无论哪种自我状态作为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都是不健康,理想状况是三种状态都存在人格系统之中。
5、父母式的自我状态:是指父母式的态度和行为。是自己父母始终存在并影响内在儿童的方式,包括所有的“必须”“应该”的概念判断和其他生活规则,主要表现为他人的批评和照顾。
6、成人式的自我状态:指人格中指向当前现实,客观地收集信息的理性部分,与实际年龄无关。
7、儿童是的自我状态:指情感、冲动、自发行为和早期经验的记录。他包括自然的儿童和顺应的儿童两个亚种。
①自然的儿童:是每个人的人性中自发性的、冲动的、开放性的、活泼的、善表达的、可爱的尚未驯化的特征
②顺应的儿童:是被父母驯化了的儿童,以及我们自己学习适应别人的期望来获得赞赏和接受的那部分特征
8、抚慰的需要:人们普遍有获得身体和心理的抚慰的需要。这是建立对环境的信任感和自我悦纳的基础。社会通过父母的语言和行为来塑造儿童,通过尊重、温情、关怀、严厉和冷酷把社会的、经济性的观点加在儿童的身上,对儿童而言,社会和外界经常用经济的观点把孩子喂大,慢慢地这些孩子变得自己非常想吃,而产生饥饿感。孩子吃了很多社会的、经济的观念并转化为自我的一部分后,产生了欲望,希望成人继续灌输观念给自己,并且要和以前所喂的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儿童的思想、意识和心理都是在成人的抚慰过程中实现的。
抚慰可以分为积极的或消极的。积极的抚慰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注视、微笑、拥抱、触摸)传递温暖、爱心、关怀。消极的抚慰使个体感到被轻视、被贬低,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尽管消极的抚慰具有不良的作用,但还是比完全没有抚慰的要好
9、禁令:是指父母的命令,导源于父母的儿童自我状态
10、反禁令:是指父母的命令,产生于父母的父母式自我状态
11、策略性游戏的本质(理解):阻止人们的亲密感;目的是:支持人生的早期决定。特征:游戏的三个元素:①一系列表面上看上去合理的互补性事物 ②一个隐含的主题 ③游戏的目的,即一个负面的报偿,用来结束这个游戏。
12、生活脚本:(TA治疗过程中用于鉴别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和早年生活规划的方法)我们在生命的前5年做的选择是形成我们心理生活观的基础,这些生活观发展成为我们生活脚本的主要内容。生活脚本包括引自父母的信息、对父母的训喻所做的决定,维持早年的决定所玩得策略性游戏,调整我们的决定所体验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戏剧如何出演和如何收场的期望。
TA区分四种的生活脚本:
①我很好——你很好 ②我很好——你不好 ③我不好——你很好 ④我不好——你不好
13、TA的治疗技术:①结构分析 ②沟通分析 ③游戏分析 ④生活脚本分析
14、结构分析:成员意识到自己父母、成人和儿童自我状态的内容和功能
伯恩区分了与人格结构有关的两种基本类型:①排斥型 ②混杂型
排斥型:三种自我状态之间有严格清晰的界限区分,当事人表现为刻板的态度和僵化的行为模式
混杂型:一种的自我状态的边界和另一种的自我状态的边界互相重叠
15、排斥型又分为三种形式:恒定父母自我、恒定成人自我、恒定儿童自我
①恒定父母自我排斥成人和儿童自我,这种人属于义不容辞型,表现在对他人的批判性态度,待人苛刻,没有休闲时间,如被动的工作狂;
②恒定成人自我排斥父母和儿童自我,这种人属于极端客观,只关注事实,具有情绪号召力和计算机自发行为
③恒定儿童自我排斥父母和成人自我,这种人拒绝成长,不愿意面对现实要求,不愿意自己做选择,喜欢依赖别人,不愿意承担行为责任。
16、沟通分析分为三种类型的沟通①互补型 ②交错型 ③隐含型
17、生活脚本分析的四中方法:①请成员回忆童年期所喜欢的故事或者寓言 ②在团体里重演以原生家庭为生活脚本的各个部分 ③使用脚本检核表,由Steiner1967年发明的生活脚本问卷 ④Karpman发明的戏剧三角关系教导过程,这个三角关系包括一个拯救者、一个迫害者、一个受害者组成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
十、心理剧团体治疗理论(莫雷诺)
1、心理剧起源于莫雷诺1921年在维也纳创办的自发剧院。1936年莫雷诺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剧院,成立了美国集体心理治疗和心理剧协会
2、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个角色,借助某种的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架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治疗者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团体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形式
3、心理剧治疗的原理(理解):所谓“剧”并非指的是戏剧,而是重新经历我们的生活,就好像生活就是戏剧情景一样,我们是剧作家。心理剧的目的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人们以一种自发的、戏剧化的方式表达感受。团体领导者引发有意义的事件来帮助团体参与者接触过去、现在和未来情景中未予认识和表达的感受,提供一个充分表达情绪和观念的方法,并鼓励新行为的出现!
4、心理剧构成要素:①导演 ②主角 ③配角 ④观众 ⑤舞台
5、导演的基本功能(理解):①拟定心理剧团体的活动计划 ②提供接纳、宽容的团体气氛 ③帮助选择角色,并为主角提供支持与指导,决定主角使用哪种心理剧技术来表演 ④鼓励自发性与宣泄性,帮助主角解释他在心理剧中的各种体验 ⑤提出可探讨的人际关系、可供表演的情境以及可以尝试的实验 ⑥保护主角免遭其他成员的言论攻击 ⑦必要时终止表演,帮助其他成员从经验获得治疗性效果 ⑧组织团体讨论,鼓励成员对主角给予反馈,并表达心理剧中的各自体验与收获
6、心理剧的基本过程:①暖身阶段 ②表演阶段 ③分享与讨论阶段
7、心理剧的治疗技术:①自我介绍 ②角色转换 ③独白 ④替身技术 ⑤镜照技术 ⑥魔幻商店 ⑦未来投射
8、自我介绍:主角陈述自己的问题情景,重要他人以及与自己与重要他人的关系。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为配角提供辅助表演的素材
9、角色转换:心理剧的角色转化包括两个含义:
①心理剧中的甲和乙,交换各自的角色。让甲理解乙,乙理解甲,同时理解两人的关系和了解了自己
②在心理剧中扮演一个现实生活的角色相反的角色。
角色转化的意义:在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和感受对方的心理世界,增加同理心。
10、替身技术:一个配角站在主角身后与主角同台表演,或者替主角说话。这个配角就是替身
11、镜照技术:配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手势、姿态和语言反映主角的角色,配角就犹如主角的一面镜子,给主角提供即时的反馈!
第三章 团体领导者的角色
1、有效的团体辅导必须依赖四个条件:
①成员认同团体目标 ②有称职的团体领导者 ③成员积极参与团体活动 ④适宜的团体活动
2、团体领导者的五种角色:①领导者的角色 ②调节者的角色 ③教育者的角色 ④好朋友的角色 ⑤治疗师的角色
3、优秀的团体领导者具备六个基本条件:
①良好的人格特质 ②对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充分理解 ③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④掌握基本领导才能和专业技巧 ⑤丰富的咨询经验 ⑥遵守职业道德
4、协同领导:是指两个相互合作的领导者一起带一个团体的模式
5、协同领导的模式:①轮流式 ②合作式 ③学徒式
6、高效能的领导者训练途径:
①训练自己具备领导者的特质 ②不断丰富的个人经验 ③有团体经验 ④团体活动的策划能力
⑤具备团体活动的主题方面的丰富知识 ⑥要深愔人性中的冲突和两难处境 ⑦熟悉各种咨询和治疗的理论
⑧尝试和建立个人领导风格,保持领导风格的弹性
7、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
类型:①领导者导向或成员导向 ②人际导向或个人内在导向
第四章 团体发展阶段
1、团体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往往都要经历几个阶段
2、团体发展阶段划分
l Garland,Jones和Kolodny提出团体发展五个阶段:①组合前期 ②权利和控制期 ③亲密期 ④分辨期 ⑤分离期
l Mahler提出团体发展五个阶段:①形成阶段 ②接纳阶段 ③过渡阶段 ④工作阶段 ⑤结束阶段
l Warnetr和Smith提出团体发展五个阶段:①团体的初始 ②冲突与对抗 ③凝聚力的产生 ④获得成效 ⑤终结
l Gerald Corey提出团体发展的五个阶段:①团体前的准备阶段 ②团体初期的定向和探索阶段 ③团体的转换阶段 ④团体的巩固和终结阶段 ⑤团体后的追踪观察和评价阶段。
l 范富珉提出团体发展四个阶段:①创始阶段 ②过渡阶段 ③成熟阶段 ④结束阶段
l Schutz提出团体发展三个阶段:①接纳 ②控制 ③影响
l Yalom提出团体发展三个阶段特征:①最初阶段特征:犹豫和寻找意义 ②第二阶段特征:冲突、控制和反抗 ③第三阶段的特征:士气、信任、 自我表露、凝聚力的上升
l Jacobs提出三个阶段:①开始阶段 ②中间或工作阶段 ③结束阶段
3、团体初期阶段的特征:此阶段是一个定位和探索的时期,是确定团体结构、互相熟悉和探讨期望。定位和探索阶段具有的特点(特征):
①团体领导检查团体气氛
②团体成员了解团体规范,被期望的内容,如何发挥团体的功能和如何学习参与一个团体
③团体成员表现出被社会接受的行为,承担风险相对较少,所做的探索的是试验性
④团体成员如果愿意表达所思考的和所感受到,团体的凝聚力和信任感正在慢慢确定
⑤团体成员关心他是否被接受或被排斥,他们开始确定自己的位置
⑥负面情绪首先出现,以此确定是否所有的情绪都被接受的一个检查方法
⑦核心问题是信任对不信任
⑧存在一段的沉默和畏惧期,团体成员寻求指导,想了解团体究竟是做什么的
⑨团体成员正在确定他们能信任谁,他们将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自我表露,这个团体的安全感有多大。他们喜欢谁,不喜欢谁,以及要付出多大的投入
⑩团体成员正在学习尊重、同理、接受、关心和反应等基本态度,有利于信任态度的建立。
4、几种不同类型的聚会开始方法:
①邀请成员讨论上次聚会,提示上次提到过的重要问题,然后谈这次聚会的计划
②邀请成员谈谈上次聚会之后的生活,包括感受、想法、反应和所观察到的
③邀请成员汇报进步状况 ④询问是否有问题,有几分钟的时间回答成员的问题。
5、转换阶段的特征:此阶段以成员的焦虑和各种抗拒行为为典型特征,具体表现为:
①想知道如果他们增强自我意识,将会怎样看待他们自己
②想知道团体其他成员是否接受或拒绝自己
③挣扎于是否袖手旁观还是投入到团体中去体验争夺控制权的感受,以及体验和其他成员和领导者之间产生的某些冲突
④检查团体领导者和成员,以此确定环境的安全性
⑤体验到某些争夺控制权的努力,以及和其他成员和领导者产生矛盾冲突
⑥学习如何解决矛盾冲突和面质
⑦感受到不愿全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不确定团体是否关心自己
⑧观察领导者,评价领导者是否值得信任
⑨从领导者那里学习如何解决矛盾冲突
⑩学习如何表达自己,以使别人能认真地倾听自己的发言。
6、工作阶段:是成员认识到要对自己生活承担必要的责任的时期,典型特点是:团体讨论重大问题和采取有效行动,以促进成员的理性行为改变,具体特征:
①团体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层次很高
②团体内沟通流畅自由,能对正在体验的内容作出正确的表达
③团体领导者的功能往往由团体成员分担,成员自由而坦率地彼此交流
④团体成员愿意冒险暴露令人畏惧的内容,使自己被他人了解,把自己想要讨论和了解的个人问题带到团体之中
⑤团体成员之间认识彼此的矛盾冲突,能得到真正和有效的解决
⑥回馈能自由的给予和接受,成员的心理防卫明显减弱或消失
⑦发起面质的成员避免被他人贴上批判性质的标签
⑧成员乐于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行为的改变
⑨成员感受到他人对自己尝试性的改变的支持,愿意冒险尝试新的行为模式
⑩团体成员感到充满希望,感受到如果他们愿意采取行动,就一定能改变自己,成员并不感到处于无助状态
7、团体凝聚力:指团体成员和领导者共同努力采取行动而形成团体整体感结果。它是团体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包括:吸引力、满意度、归属感、包容度和团结感等指标;它是团体成功的必要条件,它提供团体向前发展的动力。
8、团体巩固和终结阶段特征
①对于团体分离的事实,团体成员可能会产生焦虑和伤感
②预见团体即将结束,团体成员往往表现行为上的退缩,不再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团体
③团体成员正在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案
④团体成员既有某种程度的分离恐惧感,还担心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他们在团体中所体验到和学习到的感受和行为模式
⑤团体成员可能会互相表达恐惧、希望、担心,互相述说他们是怎样体验的
⑥团体活动可以用于训练团体成员学习对待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与其他成员产生更为有效的互动的角色扮演和行为预演方法,是团体活动中经常用到的
⑦团体成员可以评价团体经验
⑧可能谈论追踪观察聚会和某些责任计划,以鼓励成员去执行他们的计划,促成改变
第五章 领导团体的基本技术
1、积极倾听:是领导者听到团体成员说话的内容、声音和肢体语言等信息,更要让谈话者感觉到自己的讲话正被领导者关注。对领导者而言,积极倾听既是一种友好的态度,也是一种清楚觉察人际信息的能力。
2、反映:是领导者以重复的方式传递对团体成员说话的内容和情绪体验的了解。反映可分为内容反映和情绪反映。
3、澄清:是领导者协助成员清楚觉察自己的诉述。领导者运用澄清技术的意义:
①协助成员搞清楚自我表达的目标所在
②可使团体成员积极参与团体讨论,对团体产生兴趣和活力
③有利于确定内部的有效沟通,如果混乱的信息没有及时和适度的澄清,将会使团体产生挫折并会使团体能量枯竭。
4、面质的含义:是指领导者指出成员存在于各种态度、思想和行为的矛盾。面质的三种类型:
①成员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异 ②成员的思维、情感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 ③成员的自己体验和成员的领导者对其体验印象的差异
5、建议性面质的重要原则:
①以正确理解的态度进行面质
②采取尝试性的态度而不是教条主义的方式,有意识的避免辩解
③通过描述特定的行为而做到具体化,避免对成员进行批判和分类
④只针对你愿意与其达到更深层次的亲近的人进行面质
⑤只有你获得这样做的资格时才可以面质
⑥面质以对成员的尊重为前提,保护被面质者的尊严。面质的目的是鞭策成员考察自身尚未认识和探索的各种心理层面。
⑦只有当你愿意接近一个成员时并当你愿意在面质之后仍然和这个人相处时才进行面质
⑧学习鉴别哪些可能是审判式的攻击,哪些是关心式的鞭策
⑨与一个人进行面质时,最好着眼于他那些影响团体其他人的特殊行为,并准确说出影响是什么
⑩对你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使其他人对你的反应负责任。
6、概述:是领导者对成员的口语诉述、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分析综合,再以整理过的形式向团体成员表达出来
领导者使用概述的需要注意的是:
①领导者要留心成员谈话时所涉及的各种主题和情绪性流露
②领导者将关键性的观念和情感的基本意思加以综合,再以概括性的语句表达出来
③防止增添新的东西
④确定是否做出概述,或者请团体成员来做概述,明确做概述的动机和欲实现的基本意图。
7、微型演说:是指带领团体的过程中,领导者需要针对某个主题做出3-5分钟的小型演说,来帮助团体的焦点集中、深入,或者协助成员解答心理困惑。一个成功的微型演说的关键点,是简洁明了地提供新而有趣的信息。一个有经验的领导者的微型演说往往言之有物、生动有趣、切题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充分考虑到团体的性质。
8、提供信息:领导者针对成员所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性和参考性的信息,协助成员思考其问题和做出决策。
9、鼓励和支持:反映的是领导者对团体成员的一种接纳的态度和能力
10、团体基调设定:团体领导为所带领的团体建立一种心情和团体氛围。建立何种团体基调,领导者需要自我思考的问题:
①这个团体是严肃性的,还是轻松的?
②这个团体是面质性的,还是支持性的?
③这个团体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
④这个团体是任务取向的,还是社交取向的?
11、自我开放也称为自我揭露,是指领导者将过去的或现在的经验、体会和感受与团体成员进行分享的技术。自我开放的主要功能:
①有助于个人和团体的经验分享
②有助于建立和发展信任的、坦率开放的团体气氛和咨询关系
③给成员一种示范作用,领导者向成员示范在团体中可以分享的深度,以促进当事人和团体成员尽心自我剖析、自我开放
④是营造团体基调的重要手段
12、自我开放的四种形式:①现在积极的 ②现在消极的 ③过去积极的 ④过去消极的
13、非语言反应是通过表情、眼睛、声调、语速、姿态和手势实现的信息的交流。非语言的交流和反映在传递比较微妙的感受、情绪和情感上,比语言方式更真切、更可靠、更有效
14、眼睛的有效运用方法:(理解)
①领导者鼓励和提醒发言成员面对整个团体来说话,有利于成员建立参与兴趣和团体的凝聚力,方法有:
⑴明示法:告诉成员希望他们在发言时看着每一个人,而不是只看领导者
⑵解释法:对成员解释你不会在他们发言时一直注视他们,因为你需要时不时环顾整体团体
⑶示范法:发言成员会随着领导者的眼光环顾整个团体,因为发言者会倾向寻求目光能与人接触,如果领导者扫视整个团体,发言成员也往往会看团体
⑷动作暗示法:团体领导者借着挥手的动作告示发言成员面对团体说话,这个挥手动作是包括将你的右手带向你的左肩,然后再慢慢地,或多或少将手带回你右边
②用眼睛邀请成员发言:
⑴通过目光接触邀请成员参与分享
⑵在领导者演讲的同时,有意识的用注视某一成员一段时间。
15、声音的有效运用方法:团体领导者的声音形态包括音调、音高、音速、音量,这些都对发挥团体效能有着重要而微妙的媒介作用:
①运用声音设定团体基调
②运用声音激发团体活力
③运用声音调整团体步调
16、非语言反映训练方法:
①善于识别非语言反映线索中传递的信息,增加对非语言行为的敏感性和觉察能力
②自我检验法。领导者时刻从自己的经验着手,了解哪些非语言反映是有帮助的,哪些是没有帮助的,评估自己的非语言行为习惯,从而有意识地注意控制自己的不适宜的反应模式,增加适宜的模式
③配对法:领导者与另一个辅导学习者配成一对,进行会谈练习。轮流承担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的角色的方法。
17、截断技术:
①截断含义:是指领导者以非惩罚的方式终止成员的谈话,以使团体朝预定的方向前进的技巧。
②截断技术适用的情景:⑴当成员漫谈时 ⑵当成员意见和团体目标相冲突时 ⑶当成员的谈话内容不正确时 ⑷当领导者想转化话题焦点时 ⑸当团体即将结束时 ⑹当成员之间发生争吵时 ⑺当成员试图拯救其他成员时
③领导者根据团体计划选择三种的截断技术的策略
⑴截断谈话,以漫谈者为焦点 ⑵截断漫谈,以漫谈者话题为焦点 ⑶截断漫谈换人换话题
18、引导技术:
①引导技术是指领导者诱发团体成员发言的方法。
②领导者使用引导技术的目的:
⑴促使成员更好更多地参与团体之中
⑵协助那些在团体中分享、发表有困难的成员,使其在交谈中获益并提升自信心
⑶希望团体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探索
⑷使团体焦点转移和保持的一种有效途径
③成员保持沉默的原因:⑴恐惧心理 ⑵正在思考与体验 ⑶沉静的人格 ⑷心不在焉 ⑸缺乏心理准备 ⑹厌倦或困惑 ⑺不投入团体和缺乏信任感
19、引导成员发言的方法:
①直接询问法
②活动导入法
③肢体语言引导法
第六章 团体计划
1、团体形成之前领导者的任务:
①建立一个明确的书面计划,以构建一个团体
②向有关的权威人士提交计划,以取得认同和支持
③公告这个团体,以便为未来的成员提供较多的信息
④进行团体前会谈,完成筛选工作和适应准备工作
⑤针对团体成员的选择做出决定
⑥组织开创一个成功的团体所必需的实务细节
⑦如果有必要,要征得当事人的双亲同意
⑧为团体领导工作做好心理准备,并会晤协同领导者
⑨安排一次预备性活动,说明团体的基本规则。为成员的有效的团体经验做好准备工作
⑩为取得事先的允诺,与团体成员讨论在团体历程中可能的风险。
2、团体成员的任务:在加入一个团体之前,团体成员需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判断这个团体是否适合自己,最终决定是否参与这个团体。
3、团体形成前的计划拟定:
①谁带领团体 ②团体的规模 ③开放式或封闭式团体 ④每次聚会的时间 ⑤团体聚会场所的选择和布置 ⑥招募和筛选团体成员 ⑦聚会的次数 ⑧选择聚会的频率和时间段 ⑨非自愿性团体成员的应对策略 ⑩团体契约的签订
4、决定团体规模的因素:①团体的性质 ②团体的目标 ③团体的聚会时间 ④团体场所的可运用程度 ⑤团体领导者的经验。教育团体:4-12;讨论团体5-8;自我成长团体和支持团体3-12
5、每次团体聚会时间:教育团体或任务团体:60-120min;治疗性团体、支持性团体或自我成长团体90-180min;儿童团体30-40miin
6、聚会场所的选择和布置:
①聚会场所的便利性,最好做到方便成员且交通便利;②聚会场所的隐秘性,尽力保证这个场所在聚会时无关人员不能随便出入;③聚会场所的舒适性,领导者要注意聚会场所的是否舒适,装饰、灯光、椅子是否合理安排。椅子的大小、高度最好相似,尽量不要使用沙发,最好不使用桌子,以避免因此造成成员之间的障碍,但教育团体和任务团体可以例外;④座位安排成一个圆圈,便于成员可以彼此看到与愿意沟通,以及增加团体的亲密性!
7、领导者招募成员的三种途径:①建议法 ②转介法 ③公告宣传法
8、书面公告所包含的要素:
①团体的类型 ②团体的宗旨 ③聚会的时间和地点 ④参加的办法 ⑤有关团体成员可期望于团体领导者的内容的说明 ⑥团体领导者的资格和背景说明 ⑦有关何种成员适合于该团体的准则,⑧要收取相关的费用;
自愿报名参加团体的申请者不一定都适合成为团体成员
9、参加团体的成员最好具备三个条件(理解):①自愿报名参加团体,并由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强烈动机; ②具备与人交流的能力和愿望;③能坚持参加团体活动的全过程,且能遵守团体规则
10、筛选成员的办法:①个别面谈法: ②心理测试法 ③书面报告法
个别面谈法:这是最佳的也是最费时间的筛选成员的方法;
心理测试法:通过让成员参与一个测定基本人际关系指标的心理测验,协助领导者预知个别成员在团体中可能出现的性格或行为;
书面报告法: 领导者通过申请者回答的一些书面问题的结果来判定该人是否适合这个团体;
11、团契契约:是指经过友好协商而在团体领导者和成员达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约定!
12、团体辅导契约的内容包括:
①清楚说明团体的目的以及团体是因什么而设;
②个别成员的目标和希望在团体中获得一些东西,这些都要与团体的整体目标相配合;
③团体的运作方法;
④团体聚会时间、地点、次数;
⑤有关团体守则、奖励和惩罚细则;
⑥要求成员对团体有投入感,包括准时到会,不能无故缺席,帮助其他成员等
⑦保密性原则和措施;
⑧个别成员若有需要时能否独自约见团体领导者;
⑨清楚说明团体与机构的关系(如学校、社区服务机构等),团体成员的参与和机构期望需要配合的范围
13、拟定团体聚会计划的误区:
①缺乏计划
②计划中无意义的活动
③不适当的、太多的团体活动
④时间分配和活动顺序不当
⑤聚会之初安排负向性的活动
⑥聚会之初的暖身时间太长或太短
⑦没有计划团体聚会结束时间
⑧模糊的,缺乏弹性的计划。
第七章 团体焦点
1、团体焦点:是指团体正在进行的内容,他包括建立焦点、保持焦点、转移焦点、深化焦点。
2、团体焦点的建立方法:①叙述明示法 ②活动聚焦法 ③绕圈发言法 ④两两配对活动
⑴叙述明示法:指领导者向成员叙述接下来将进行的主题或活动来建立团体焦点
⑵活动聚焦法:指有许多直接而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技巧集中团体的焦点
⑶绕圈发言法:指领导者邀请每一个团体成员对同一个刺激做简短的回答
⑷两两配对活动:指领导者要求成员组成两个人小组,讨论活动主题或做出反应
3、团体焦点的维持(看书):①保持活动焦点的时机;②团体焦点维持的时间 ③团体焦点的保持方法
4、团体焦点维持的时间(理解):团体焦点在某个话题上或成员身上究竟应该停留多少时间,应根据团体性质、团体目标、发展阶段、团体聚会剩余时间等因素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当团体焦点固定在某个成员 身上,对于治疗性团体、成长和支持性团体,其焦点持续时间上限为30分钟,而教育团体、讨论团体和分享团体,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当团体焦点固定在某一个话题上时,一些诸如性、死亡等沉重话题,也许在团体早期阶段长时间停留是不合适的。如果这种沉重性话题在团体结束前30分钟被提出,最好也不要作为团体焦点。
5、团体焦点的保持方法:⑴使用`截断技术,直接告知成员;⑵利用团体活动或运用辅助工具来集中团体焦点
6、团体焦点转换:领导者认定团体内需要有变化时,可以有意识地转换团体焦点
7、团体焦点的转换时机:
①团体焦点在某个成员身上停留了太长时间;
②团体焦点在某个主题上停留了太长时间;
③团体焦点和团体目标有一定的偏差;
④团体聚会剩余时间客观上不允许继续保持某个团体焦点;
⑤团体领导者认为成员需要改变,以使团体再度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
⑥团体领导者想吸引另一个团体成员投入到团体
⑦团体领导者想介绍新的主题和活动
8、团体焦点的转换的方向性:
①从话题转向个人;②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③从话题转向活动;④从一个成员转向另一个成员;⑤从一个成员转向一个话题;⑥从一个成员转向一个活动;⑦从活动转向主题;⑧从活动转向个人;
9、团体焦点的转换的常用方法:①告知成员预定的团体计划或议程;②绕圈发言;③配对活动;④截断技术;⑤引导技术;
10、团体深度:是指团体对成员的影响程度和工作效果;
11、团体深度图:是指一种测量团体深度的工具
12、促进团体焦点深化的策略:
①以启发的方式来引发思考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②运用诸如绕圈发言、配对活动和书写等密集活动来触及一些深化的个人化的问题;③明确指出分享的价值,邀请成员做个人分享;④鼓励成员在更具个人化的水平上分享;⑤以较深入的态度处理和指导成员问题;⑥指导一项与深层次的个人问题相关联的紧张活动;⑦使用截断技术终止成员讲故事的行为,引导成员进行有意义的自我探索
第八章 团体活动
1、团体活动:是指团体领导者为了实现团体目标而精心设计的,需要成员积极参与的有趣的,活泼的体验性学习方式。
2、团体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团体活动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结束后的分享和讨论,避免为活动而活动
②在充分考虑所带领团队的目标、阶段、主题、成员、时间以及团体氛围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是否运用团体活动,运用什么类型的团体活动,运用团体活动到什么程度
③了解团体活动可能的结果
④最好运用自己熟悉的团体活动,对于不熟悉的团体活动最好在带领团体前进行预演
⑤一个团体聚会需要不少于一个活动时,要考虑不同团体活动安排的顺序,以及如何衔接和过度
⑥团体活动运用的时机要认真选择,一般来说,团体初期、每次聚会开始和结束,以及团体工作阶段是利用团体活动的最佳时机。
3、团体活动的意义(1、理解;2、与绕圈发言的价值和意义区别):
①促进团体讨论和成员的参与感
②有助于团体聚焦,吸引成员的集中注意力于团体的主题和议题上
③团体焦点的改变和转化的重要途径
④为成员提供体验学习的机会,通过演出所谈及的事件来深化主题的探究
⑤为领导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如绕圈游戏
⑥增加团体的舒适水平
⑦为成员提供乐趣和松弛,促进团体放松,改变团体进行速度的有效方法。如团体按摩、传送面具
4、团体活动的类型:
①书写活动 ②肢体活动 ③配对活动 ④绕圈发言 ⑤创造性工具 ⑥美术工艺活动 ⑦幻想活动 ⑧阅读活动 ⑨回馈活动 ⑩信任活动 11经验性活动 12道德两难活动 13团体决策活动 14、触摸活动
5、书写活动也称为纸笔活动,是一种结构式的缮写活动。成员列举表格、回答问题、完成语句、记录自己的反应或在检核表中勾选。
6、书写活动的常用形式:①语句完成 ②列清单活动 ③记录反应活动 ④日记
7、语句完成:一个句子中留有部分空白要求成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补充填写。领导者设计未完成语句应注意:
①未完成语句的长度、种类要根据团体的类型、目标、主题和所期待回答的深度而定
②语句的数量一般限定在6个以内
③领导者要根据成员对语句的反应说明团体以后进行的方式和方向
④语句之间具有一致性,限定在所期待的讨论范围里
8、肢体活动的形式与意义:
①变换座位 ②兜圈子 ③价值序列 ④目标走路 ⑤你的进展如何 ⑥塑造对团体的感觉 ⑦家庭雕塑 ⑧基点活动 ⑨个人空间 ⑩变成塑像 11开放活动 12传递面具 13拖后腿活动
肢体活动的意义:
①肢体活动能够给予成员一个伸展肢体,移动位置的机会,避免久坐疲劳
②提供运作团体方式的变化,增加团体的兴趣和活力
③提供成员一个体验的机会,避免单纯的口头讨论
④具有戏剧性的肢体活动与口头讨论相比,将会给成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⑤可吸纳所有成员的积极参与
9、肢体活动的一些重要概念:
l 变化座位活动:领导者要求成员离开原来的位置,在找一个不同的位置坐下。
l 兜圈子活动:领导者邀请成员转圈走,同时完成一些任务。
l 价值序列:领导者请成员依据自己对某一论题的看法、感受来选择安置自己的空间位置,以视觉化方式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取向
l 家庭雕塑:领导者请成员根据对自己家庭的认识,雕塑出他们现在的家庭,或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家庭。
l 基点活动:领导者请成员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每一个人都要在房间内挑选一个位置点,然后请所有成员都试图移动到自己的所选定的位置点上。
10、配对活动:指将成员两两分组或三人一组,来围绕某一团体主题所展开的活动。(团体焦点建立方法中的:两两配对:领导者要求成员自由组合成两人小组,来讨论团体的主题或作出反应)
11、绕圈发言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①促使成员聚焦团体主题,成员必须思考他们准备说什么以及分享其他成员的意见和评价
②深化成员自我经验的深度
③转化团体焦点的有效工具
④领导者收集资料,激发团体活力和能量
⑤是建立团体信任度和舒适感气氛,控制团体基调的重要技巧
⑥有利于团体活动结束之后,成员进行认知和情感层面的整合和分享
⑦是导引沉默成员发言的简单方法
⑧是成员对团体内容进行摘要的重要方式
12、创造性工具:①橡皮圈 ②泡沫塑料杯 ③啤酒瓶 ④小椅子
13、幻想活动:领导者运用团体成员的想象力以及视觉影像,协助成员清楚知道自己的感受、愿望、怀疑和害怕等情绪。
14、阅读活动:领导者邀请成员大声读出一段短文、一首诗或一个故事。
15、回馈活动:促使领导者和成员分享对彼此之间的感受和想法的活动。回馈的形式:①第一印象 ②形容词检核表 ③谈论成员 ④优点轰炸 ⑤祝愿 ⑥隐喻性回馈 ⑦书写回馈 ⑧最多—最少回馈
16、信任活动:领导者为建立团体信任度而采取的一种练习方法。常用信任活动有:①信任度绕圈发言 ②信任抬起 ③信任跌倒 ④瞎子信任走路
17、触摸活动:是伴随其他活动或单独实施的,成员身体某些部位之间的相互接触。
18、团体活动的说明,要注意的事项:
①向成员说明活动的目的、过程和所需要的时间
②指导语的内容要符合活动本身了,陈述指导语时要明确与简洁
③领导者要适时调整语调,配合活动的性质
④领导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做针对性的介绍
19、团体活动的指导(要点)
①确定成员是否遵循指导语执行活动
②处理成员的情绪反应
③改变或终止活动
④提醒成员时间
⑤领导者决定是否自己也参与团体活动
⑥领导者深知成员有不参与活动的权利,避免让成员产生被迫参与的感觉
20、团体活动的处理:团体需要花些时间来讨论在活动完成之后激发出来的想象、感受、意念,以增加团体的活动价值。团体活动的处理要点:
①选择处理活动的目标
②保证处理活动所需的时间
③选择处理活动的方法: ⑴配对分享讨论方式 ⑵绕圈发言方式 ⑶书写方式 ⑷大团体发言方式 ⑸综合运用几种方式的组合
④提出恰当的问题处理活动
⑤选择团体焦点的保持和转换
⑥以此时此地为中心的活动分享与讨论
第九章 团体评价
1、团体评价:是指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关于团体目标达成的程度、成员的行为表现、团体特征以及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度等,以协助团体领导者和成员了解团体辅导的成效。常用的方法:行为计量法、心理测验法、问卷调查法。
2、行为计量法:是指要求团体成员自己观察和记录某些行为出现的次数,或请成员之间以及与成员有重要关系的他人观察和记录成员的行为,以评价成员的行为是否改变。行为计量法的优点:①具体和可操作性 ②记录行为是成员自我监督的行为,有助于非适应性行为的改变
3、领导者评估团体的自问问题(相关问题):
①我遵循计划的程度是怎样?
②我偏离了计划,是因为我想到一个更好的策略,或我惘然了,或我被团体击溃了?
③我满足个别成员需求的程度如何?
④团体有发生了计划或预期之外的事情
⑤我对未来所做的推测,是否经过认真的考虑
⑥我在这次团体中学到什么可在下次带领团体时充分借鉴的经验
⑦在1—10量表中,我的满意度是几,比上一次怎样?
4、团体进程的评估的形式:根据团体进行的过程将团体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估、总结性性评估、追踪性评估三种形式
5、过程性评估:指在团体辅导进行的过程中所做的评估,主要采用观察、问卷的方式,了解成员在团体的表现和团体特质,以决定是应该终止还是应该持续
6、总结性评估:是在团体结束时所做的评估,常采用领导者事先设计好的评估表,或事先选定的测验工具,在团体结束时让成员填写,然后分析,以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满意度,对团体活动的看法、团体感受以及行为变化状况,以便于领导者客观的评定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7、追踪性评估:是团体结束后,三个月到两年内所进行的评估。主要目的是了解团体效果能否延续,是否对团体成员本人或其社会环境产生不利或有利的作用,同时观察团体成员是否有满意的改变
8、团体动力是指成员之间和成员与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和能量的交换。
9、七种假互动模式:
①成员只是对领导者或某些特定成员讲话,而不是面对整个团体
②某些成员集体对抗一个成员
③成员彼此争论
④成员倾向于贬低彼此建议
⑤当一个成员提出问题后,其他成员试图给予拯救
⑥当一个成员提出问题后,其他成员直接给予建议
⑦领导者在每一个成员说话后立刻给予回应,形成这种模式:甲成员说话——领导者说话——乙成员说话——领导者说话——丙成员说话——领导者说话——丁成员说话……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成人高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